一位高效能父亲的忠告:你与孩子的情感账户需

摘 要

  上周,我们几个大学同学聚在了一起,虽然已经八年没见了,可是彼此一见面还是很亲切,很快就又像以前那样无话不谈。之所以这样,主要是因为大学期间积累的友情基础一直都在,

上周,我们几个大学同学聚在了一起,虽然已经八年没见了,可是彼此一见面还是很亲切,很快就又像以前那样无话不谈。之所以这样,主要是因为大学期间积累的友情基础一直都在,即使见面不多,我们也常在微信上联络,甚至比上学时更珍惜这份友谊。

在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“人际关系的本质”这一章中,作者提出“情感账户”这个概念。银行账户里存的是钱,而情感账户里存的是感情,是人与人彼此间的信任,以及相处时的安全感。我们需要不断地对感情进行投资,增加情感账户的存款,减少透支,才能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。友情是这样,亲子关系也一样。



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,如果父母缺少对孩子高质量的交流和陪伴,日常对话总是围绕以下内容:

到点了,该起床了,要不就迟到了。

看你的房间乱成啥了,自己就不能收拾收拾吗?

作业写完没?又开始看电视了。

那么,你与孩子的情感账户很快就会出现透支,亲子关系迟早会陷入困局。

这本书的作者史蒂芬·柯维是美国学界的“思想巨匠”,他不仅是世界备受推崇的管理学领域的权威,同时,作为9个孩子的父亲,50多个孙辈的祖父,柯维博士还曾被授予“最佳父亲奖”,这也是他认为自己此生最有意义的奖项。

事业取得卓越的成就,家庭也能兼顾,还成为了公认的好父亲,这让很多爸爸们望尘莫及。他是怎么做到的?柯维认为,维持亲子间的情感账户余额充足,需要长期有效的投资。

01 理解是感情的基础

有句话说得好,想要别人怎样对你,就要怎样对待别人。我们常责怪孩子任性,不听话,却不问自己是不是一个”听话“的家长。这里的听话,是指善于倾听,理解孩子,体会他们的需要。如果家长总是不愿耐心地倾听孩子,了解他内心的想法,又怎能要求孩子听进去自己说的话呢?

理解是一切感情的基础。有时候,我们习惯按自己的思维模式,去推测孩子的想法和需要。其实,每一个人的实际需要,并不一样。在自己身上适用的感情投资,可能在孩子那并不管用。



一个大学教授,跟十几岁的儿子关系特别紧张。这位父亲个人生活的全部都是学术研究,他认为孩子整天动手不动脑,简直浪费时间。

虽然,他也想在儿子身上多投入感情和精力,可是总是抓不住要领。无论采用哪种方式,儿子总觉得父亲是在变相地否定和评判他。他们的情感账户好像被抽空了,关系越来越糟糕。

后来柯维建议他说:”如果你重视一个人,那么必须同样重视他所重视的事情。"

他真的听进去了。回家后,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在房子周围,亲自动手建了一个小长城。通过这次合作,儿子开始变得越来越爱动脑,和父亲的关系也改善了。

有时候,孩子需要的真的不多,一个故事或游戏,一个微笑或鼓励,都能给你们的情感账户增加存款,问题的关键是,你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,去体会和理解他。

02 注意小节

人们常说:细节决定成败。在人际关系中,最重要的正是一些小节。

家庭教育倡导者尹建莉老师曾说:“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,但有质的差异。决定质量高低的,不是父母的学历、收入和地位等,而是其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。”

比如带孩子去打针,为了防止他哭闹,我们一般会告诉孩子:打针一点也不疼,就像蚊子叮了一下。可是对于孩子来说,真的一点也不疼吗?



同样是带孩子打针,尹建莉老师是怎么做的呢?当女儿圆圆满眼忧虑地问打针疼不疼时,妈妈微笑着平淡地对她说:”有点疼,不过疼得不厉害,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了个屁墩儿一样。”

当圆圆心里还有一丝紧张时,妈妈又接着给她打气:“妈妈觉得你很勇敢,要不你试试,能忍住就不哭,如果忍不住,想哭也没关系。”

妈妈的话既给了她鼓舞,让她觉得自己很勇敢,又给了她退路,无论表现怎样,都是妈妈能接受的。更重要的是,妈妈把打针有点疼的真相,告诉了圆圆,并没有用哄骗或者恐吓、或强制的手段让她打针。

在圆圆的心里,妈妈从始至终言行一致,是个可信的大人,所以她打针时不会焦虑,心态也比较平静。

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,他们同成人一样,渴望被接受和尊重。我们既要做到理解孩子,也要注意多留意细节,像对待成人那样,礼貌,仁慈,诚实守信,这样你也能收获一个同样优秀的孩子。

03 无条件的爱

无条件的爱,是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来源。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,但这份爱讲不讲条件,那就不一定了。

大部分父母目前最常用的应付孩子的手段,是控制、威胁和交换,而不是爱。

比如:当孩子哭闹着不想去幼儿园,大人常对孩子说:不去就把你一个人关屋里。

当孩子想要一双旱冰鞋,大人却说:等你这次考试考100分,我一定给你买。

当孩子没找到如意的工作,大人常说:你看人家一年挣多少,再看看自己,白供你上学了。



一位名校的校长,为了让儿子也能挤进这所学校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。可孩子却不领情,他不愿意为父亲而读书。

父亲认为,就读名校对儿子的前途非常有益,而且他的家人连续三代都是上这所学校,这已经变成一个家庭传统,但是儿子却不愿意去。

在这位父亲心中,似乎上名校比儿子本人更重要。他对儿子的爱是有条件的。越是这样,儿子越是反叛。

最终,这位校长想通了,他决定无条件放手,不管儿子做什么选择,他都支持。意外的是,摆脱了父母的控制和压力,孩子反而切实地反省了自己。其实,他也确实想好好求学,所以,最后他还是决定申请父亲推荐的那所学校。

校长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,非常欣慰,但并不是因为儿子顺从了自己的意愿,而是为儿子真正肯上进感到由衷的欢喜,这才是真正无条件的爱。

假如父母对孩子的关爱,处处建立在孩子听话懂事,满足自身的虚荣心之上,那么孩子将无法从你对他的态度中,找到他自身的价值和自信心,也无法获取归属感和安全感。没有真正被爱过的人,也无法给予他人真正的爱。

史蒂芬·柯维说:“越持久的关系,越需要储蓄。“亲子关系,跟任何人际关系一样,都需要用心经营,多付出少索取,多投资少透支。如果你与孩子的相处出现了问题,不妨翻开这一章内容看看,相信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